111年7月號
110 年 8 月,臺灣南部數日的連綿大雨, 高雄市桃源區南橫公路明霸克露橋上游 引發土石流沖刷被上游斷橋;8 月 11 日, 桃源區代表與助理下午從勤和部落出發 前往慰問 3 個部落受困的民眾後,返回 勤和部落的途中遭突然出現的大水沖走。 事件發生後高雄市政府消防局立即組成 搜救小組展開搜索任務;8 月 12 日,3 名消防人員突遇玉穗溪土石流沖刷至斷 橋處,撤離不及暫待於斷橋另一側;8 月 13 日土石流再次侵襲,指揮帳及現場許 多物資器材皆不及帶走被土石流掩埋, 所幸所有人員皆平安撤離。
隨著全球化演進,世界各地的人與資訊流通的更佳順暢,競爭也顯得更加頻繁。在土地資源有限 的情況下,建築物不斷向高樓層發展而形成現今高樓大廈林立,甚至有超高層建築物問世。1992 年於新加坡完工的小型辦公大樓梅西尼亞大樓(Menara Mesiniaga),以輻射狀的玻璃帷幕搭 配傾斜的景觀美化基地,是當地功能與時尚兼具的綠建築。
今年 6 月底,一篇由教育部臉書粉絲專 頁小編雅婷所上傳的漫畫式水域安全教學, 其中人物因為酷似漫畫「獵人」中的庫拉皮 卡,而引發關注與熱烈討論,教育部創意的 水域宣導文案,引起廣大迴響,也讓更多人 注意到水域活動安全的議題。本刊此次專訪 到臺灣獨木舟活動第一人孫崇實,與讀者分 享他在從事水域活動安全上的經驗與提醒。
「安妮怎麼了」的創辦人楊翔文在大學 與研究所時期皆是就讀土木學系,退伍後並 無從事相關產業,反而於 2018 年前後成立 影像工作室,原以拍攝商案為主,因緣際會 下,與公司夥伴共創這個談論救護相關議題 的自媒體品牌,希望透過影音急救教材及教 學模組開發,提供「一般民眾」及「救護技 術員 EMT」新一代的急救教育。
指揮官肩負災害搶救作業成敗,以人命安全(包含消防人員) 第一、穩定現場第二、財產保存第三之戰略原則,必須充分掌握 管理可用水源、建築物大小、生命危害、火勢發展、消防人力、 裝備器材、建築結構倒塌風險、天候風向、消防設備⋯等全般主 被動情勢、主客觀資源等,進而妥適判斷及運用滅火搜救、周界 防護、破壞排煙⋯等消防戰術進行搶救作業,其與時間賽跑之壓 力不言可喻。
新北市面積 2,052 平方公里,人口數逾 400 萬人,為全國縣市 人口最多,轄內有新北環狀線等重大公共建設,地景樣貌多元,人口 組成及經濟產業具多樣性,當災害發生時,常造成搶救不易甚或人命 財物嚴重損失。另火災的發生常是偶發且無法預測,因消防安檢人員 目前人力有限但是新北市境內供公眾使用場所眾多,產業發達,無法 有效率運用人力去進行防火宣導,消防安全檢查,上述均是火災防治 業務上面臨的課題。
救災救護指揮中心接獲民眾報案,彰化縣田尾鄉光復路二段686號前發生瓦斯管線外洩事件,立即派遣轄區田尾分隊前往搶救,總計出動各式消防車輛3部、消防人員7人。
結束了十天高壓籠罩的預備教育週,以 為能大口大口呼著氣,開始表定上的訓練課 程時,教官帶著我們去借了消防裝備,那是 此生第一次以自己的雙手摸到了消防衣帽鞋, 在穿上後,猛然發現,原來它不只是從遠方 看的那樣帥氣,它沉載的重量,遠遠比自己想像中來的大。
近年隨著大型重型機車的普及,也成為許多 人外出旅遊的首選代步工具,臺三線俗稱內山公 路,北起臺北市忠孝西路和中山南路口,南迄屏 東市臺一線交會,總長 436.286 公里,臺三線沿 途風景漂亮加上彎道多,每逢假日臺三線沿途常 常可見重機奔馳,但因為不少人超速騎車及過彎壓車,失控摔車也是常態,受傷案件頻繁發生。
2020 年起,全世界面臨 COVID-19 疫情 襲擊,導致全球陸續封鎖警戒、社交暫停等, 延續至今已逾 2 年,疫情期間執行緊急救護, 除要確保執勤安全,亦須強化救護技術及急救 能力,確保救護品質與水準。
每年的5月1日至11月30日是我國所 謂的「防汛期」,為了因應近年全球異常氣候常 伴隨而來的強烈颱風及強降雨所造成的災害與衝 擊,政府無時無刻無不戮力於災害防救的工作 上。為了將災害帶來的損害降至最低,每年在汛 期來臨之前,內政部消防署(以下簡稱本署)皆 特別針對各項整備工作進行盤點,除了落實平時 災害防救工作外,111 年亦特別針對下列整備及 應變重點工作持續強化,以期在汛期來臨時,有 效確保國人生命財產安全。
臺灣位處颱風易生成區域,可能引發山洪、淹水、海水倒灌、土石流等災情,因應颱風季節將至,為降低颱風所帶來的風險,消防署辦理一系列的防颱整備作為,以全方位提升應變能力,另為強化民間資源利用,消防署與財團法人中華民國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簽訂防救災合作備忘錄,雙方於防救災工作有更進一步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