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年3月號
以實踐傷病患為中心的概念而開發的,『救急救難一站通』緊急救護醫療智能平臺。以跨機關合作為基礎,整合衛福部、消防署、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等三部會的資源。
在人力及預算都挑戰的情況下。還好有市長林右昌及基隆市消防局長陳龍輝全力支持並率領團隊成員努力下,透過中央申請專 案計畫型補助,才得以走到今天具有多面向協勤搜救的能力。
目前擔任童綜合醫院醫療副院長的許弘毅醫師,主要關注於神經科學領域的研究與臨床,曾任台中榮民總醫院腦中風中心主任,目前是臺灣腦中風學會理事、同時也是中興大學生命科學院暨醫學院籌備處兼任師資。
現今我國火災鑑定實驗室鑑析火場殘跡證物之前處理方法,多數採用ASTM E1412靜態式頂空濃縮分析法,該前處理方法需將吸附劑(活性碳片)使用溶劑脫附。
火災風險隨著建物用途日益複雜或現代人生活習慣不同而提升,為了能有效降低火災造成人命的威脅,考量現場人員應變能力及消防力到達現場搶救的時間,消防設備的重要性不容小覷
消防緊急救護係指緊急傷病患或大量傷病患之現場急救處理及 送醫途中之救護,其範圍包括因災害或意外事故急待救護者、路倒 傷病無法行動者、孕婦待產者及其他緊急傷病者。
110 年12 月12 日上午9 時42 分臺北地 區發生供電異常,部分地區無預警停電,臺北 市政府消防局救災救護指揮中心於同時間接獲 民眾報案表示臺北變電所冒出大量濃煙。
根據中央通訊社於110 年8 月之文:「消防員出勤車禍未組事故調查會,監院促內政部檢討」摘取文內一段話,“經調查發現,消防法並未明確定義何謂「災害搶救」及範圍。
111 年1 月13 日09:58 花蓮縣消防局指揮科接獲海巡署轉通報,表示接獲民眾以衛星電話進線報案表示一行11 人隊伍於西林村往二子溫泉的河床路上,有6 人被蜂螫傷,目前有2 人昏迷(翻白眼、口吐白沫)需要救援(座標北緯23 度50 分16 秒69、東經121 度23 分15 秒48),同時表示隊伍將原地等待救援,消防局立刻派遣轄區鳳林分隊並通報第二大隊啟動救援。
有鑑遠端監控技術發展迄今已趨近成熟,考量將遠端監控鏡頭搭配舉升設備安裝於消防車上,再輔以手機APP 及無線傳輸等相關技術,當災害發生時,將有助於即時影像觀看,屆時災害現場除指揮官可下達指令外,本市消防局總指揮官亦可藉由指揮中心螢幕或個人手機即時掌握現場災情,並適時提供建議或即時加派人員與車輛
本局以消防救災實務思維為出發點來探討智慧救災系統,面對詭譎多變的火場環境,為提升防災及救災效能,運用現今科技結合適用的器材裝備,讓消防人員傷亡降到最低,秉持以救災人員安全為優先考量之前提下,打造一個救災與安全並重的工作環境,持續努力與精進之。
依據災害防救基本計畫(107 年版),避難弱勢係指婦女、老人、幼童與身心障礙者、低收入族群等,而其中又以老人與身心障礙者,接收訊息與行動力較為緩慢,災害風險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