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年 2月號
位於國光五街的維冠金龍大樓,竟在這一次地晃動中,組成ㄇ字型的大樓自一樓攔腰折斷,其中H、I 兩棟壓住A、G 兩棟,碎裂的建築阻斷了永大路,也壓毀了對面數棟民宅,自來水管線也在這次地震中遭到破壞,水大量流出,驚慌的尖叫聲、哀號聲、呼救聲在暗黑的夜裏格外驚心,附近的居民衝出住家,看到眼前怵目驚心的斷垣殘壁,完全無法置信。
西雅圖市的緊急救護系統,一直備受推崇。104 年12 月4 日,急重症醫療發展基金會與林口長庚醫院特別邀請來自西雅圖市的兩位Paramedics 來臺,分享西雅圖市的救護經驗。根據該市文宣,西雅圖市擁有高達62% 的到院前心肺功能停止(OHCA)救治成功率,是非常驚人的成績,這點非常吸引我。因此本文以OHCA 急救成功率為出發點,簡單探討臺美兩地的緊急救護差異。
安全,是救災救護的第一守則,不論是消防或救護人員,出勤途中若發生車禍(不管是撞到別人、還是別人撞你),都有可能危害生命財產、致使勤務延宕,更可能需要負擔後續的刑事、民事等法律責任。
依據彰化縣消防局統計,103年度嬰兒OHCA救護案件約僅占當年度所有OHCA案件數之0.36%,另占當年度所有救護案件之0.009%,顯示救護技術員出勤嬰兒OHCA 案件機率的確非常低,加上嬰兒CPR操作步驟亦與成人有許多顯著的不同,例如:單人壓胸與雙人壓胸比例分別為30:2及15:2檢查脈搏之位置為臂動脈等,因此導致同仁普遍對於嬰兒OHCA案件處理較不熟稔。
內政部消防署與壢新醫院於2014年12月共同辦理臺灣緊急醫療救護教育訓練20週年回顧與展望國際研討會,在眾多急診與到院前緊急救護前輩前,本團隊有幸參與發表Session名為「臺灣緊急醫療救護教學的技巧」,秉持緊急醫療救護訓練教官的教學精神,為了使研討會能夠生動有趣並發人深省,本團隊經過數次討論之後,打算在學術研討會中,以生動活潑的舞臺劇方式,演繹臺灣緊急醫療救護教學的技巧從發芽到茁壯這20年來的發展歷史劇。
雖然筆者急診的臨床醫師,並且對於醫院的在職急救教育(如ACLS、APLS、ETTC…等)並不算陌生,但是過去在對消防局弟兄們進行教育訓練時,發現自己對EMT人員在教育訓練上的需求(尤其到院前處置的教育)並不很清楚,更重要的是當筆者使用對醫護人員上課的方法來對EMT人員進行教學時,有很多時候並不能得到預期的教學成效。因此在下很榮幸能有機會參與這次內政部消防署緊急救護教官班第12期訓練,並且實際進行EMT-1和EMT-2學員的試教。
在以往的檢傷分類中,在臺灣,最常使用也最為大家所孰悉的檢傷方法為START檢傷法(simple triage and rapid treatment),START檢傷法的好處為操作步驟簡單,且耗用的資源很少,可以將病患快速地進行檢傷分類,在大量傷病患事故中,首先將可以行走的病人視為輕傷患者,而剩下的就是重傷,中傷或是死亡的患者。
根據消防署緊急救護組統計94年到103年救護案件資料顯示(如表1),94年出勤次數為678,989 次/年,103年出勤次數為1,078,727次/年,從中可以發現這10年來救護案件年增加近40萬件,透過下列全國消防機關緊急救護出勤次數統計圖我們更可以清楚發現中間增加的幅度,也可以發現消防工作增加最多的也就是救護工作這個區塊。
臺灣因地處地震頻繁帶及颱風必經路徑,是世界各國災害統計發生類別最多的國家之一,加上深受菲律賓海板塊與歐亞板塊擠壓,造成山脈、海岸等地形多變,高山林立,高低落差起伏大,造成河川短而狹,從海拔低到高,皆有不同景觀類型,故吸引許多登山健行愛好者前往探索、攬勝、親近大自然。
火災現場瞬息萬變,具有眾多的危險因子,火災調查人員於勘查鑑定時,也常因火場地形與周遭環境之限制而造成攝影紀實上的困難性,尤其是在高處俯瞰攝影部分更有其相當的危險性,然而由高處觀察現場全貌,瞭解附近地理環境、房屋結構、各種管線變形燒失情形,是火災調查重要的其中一環,故如何有效的降低拍攝所產生之危險,並達到記錄的需求,是可深入探討的一個議題。
目前市面上的空拍機品牌種類眾多、價格從幾千元至十多萬元都有,為了尋找要能符合執行上述功能的機種,經過多方面的努力研究及探訪業者,終於找到心目中理想的空拍機。
消防機關在執行勤業務時,常有蒐集、利用民眾個人資料的必要,為避免侵害人民隱私權,應如何合理利用、處理及保護該個人資料實為備受關心之議題,本文以下即針對消防同仁在執行業務時可能遇到個人資料保護法之問題提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