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年12月號
經過多年來不斷地宣導,近10 年(94 年至103 年)建築物火災發生率逐年下降,宣導成果斐然。 但分析起火建築物類別,火災發生率竟以獨立住宅及集合住宅分占1、2 名。以103 年為例,獨立住 宅火災490 次為第1 位,占所有建築物火災的46% 。又統計102 年及103 年火災死亡案件中,起火建築物類別均以獨立住宅死亡人數最多,集合住宅次之。調查顯示,住宅火災的死亡原因主要以延遲偵知、通報及避難為主。
依據內政部消防署民國99 至103 年近5 年 統計資料顯示,國內近年火災總件數呈現下降趨 勢,從99 年的2,186 件至103 年的1,417 件,降 低幅度約20%。
液化石油氣(即桶裝瓦斯)在我國使用相當廣泛,舉凡餐廳、小吃店及一般家庭均可見其蹤跡,但因液化石油氣如使用不慎,有其危險性,因此裝載液化石油氣的容器(即瓦斯鋼瓶)應有足夠的抗壓性能等安全係數,才能確保使用者安全。國內液化石油氣容器於出廠前,都必須經過認可檢驗合格,並張貼合格標示後才能使用,本文即是介紹瓦斯鋼瓶檢驗的制度沿革及現行檢驗程序,以期大家能夠更進一步了解,而有正確使用觀念。
臺灣近10 年緊急救護出勤次數從94 年 678,989 次,增長至103 年1,078,727 次, 全國緊急救護出勤次數年平均約以5.86%速率成 長,探究其主因,除人口老化造成急診人數攀升 外,尚包括救護資源未能正確使用等因素
伴隨石化工業和高分子產業興起,使用含有自然發火物質機會相對增加。根據國內外消防統計,不論研究單位、工廠、商店乃至一般家庭,這些物質的儲存、使用及處理過程均有起火可能。
119 為消防勤務的中樞神經,也是消防服務的火車頭,所以119 的演變也成為當地消防的歷史, 民國35 年2 月28 日公布「臺灣省各縣市義勇消防隊編訓辦法」後,於民國36 年8 月14 日頒發「各 級消防組織設置辦法」,將各縣市消防組織劃一為「消防隊」隸屬警察局
2014 至2015 年間,國內意外災害導致多名 警義消弟兄英勇殉職及受傷,讓各界再次重視到 災害搶救設備的重要性,擁有高階精良的救災裝 備更能保障第一線消防人員的生命安全。而消防 人員要取得並使用高階精良裝備,其來源多為成 熟產品轉移及自主研發
「氫氟酸」即為俗稱的化骨水,常見使用於半導體業做為清洗劑、玻璃蝕刻業做為蝕刻劑、鋼鐵業做為表面除鏽劑、石化業做為催化劑、清潔服務業做為污物腐蝕清洗劑,以及外牆清洗劑。一般商品名為「無煙鹽酸者」部分也含有少量氫氟酸成分,可經由皮膚、呼吸道、黏膜、胃腸道等接觸產生嚴重皮膚灼傷及中毒。
港埠為國家重要門戶,國際性港埠的防疫及應變能力攸關全民健康,其中最重要的功能在防止國際間流行的傳染疾病進入我國造成蔓延,故堪稱為國家防疫的最前線,因此為提升我國各國際港埠就防杜境外輻射物、毒性化學物質與生物病原等災害監測預警,與災害發生後的彈性應變能力
利用紅外線熱感測元件擷取目標物溫度,並透過數位影像處理技術將其以影像呈現,此種儀器稱之為「紅外線熱顯像儀」。任何物體只要高於絕對溫度零度時,都會放射出熱輻射。紅外線熱顯像儀便是由感應物體熱輻射中紅外線波長的電磁波產生影像,亦即利用溫差成像原理。
臺灣跟日本同屬海島國家,又處在板塊運動 頻繁的地帶,地震、海嘯及颱風都是常見 的天然災害,1995 年日本發生阪神、淡路大震 災,而1999 年臺灣發生921 大地震,對於災難 的預防及應變確實有很多可互相學習的地方。此 次,因緣際會下幸能跟著熟稔日本文化的桃園市 政府消防局義勇特搜大隊所屬第四分隊分隊長黃 春源前去日本兵庫縣神戶市參訪DMAT(Diaster Medical Assistment Team)訓練,成員包含警消、 救護義消、特搜義消、專科護理師及林口長庚醫 院許博富醫師與郭展維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