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年11月號
為促進臺灣和東協、南亞及紐、澳等國家經貿、科技、文化等各層面連結、資源共享及市場培育,藉以創造互利共贏的新合作模式,我國除規劃並建立廣泛的協商與對話機制外,並逐步形塑東協、南亞及紐澳等國家的合作、累積互信和共同體意識。
1970年代以前,美國各地的消防局均運用各自發展的救災系統進行災害現場救災的指揮管理。然而,這些未臻完善的救災指揮管理系統經過了30年的轉變,逐漸發展成以下幾種體系
根據衛生福利部公告最新(105年)國人10大死因統計,心臟疾病高居第2名。臺灣每年約有2萬人「心因性因素」造成心肺功能停止。每晚1分鐘施行心肺復甦術(CPR)存活率就降低10%,超過10分鐘存活率幾乎等於0。突發性心律不整而導致心跳停止的個案,如能在1分鐘內給予電擊,急救成功率可高達90%,每延遲1分鐘,成功率將遞減7-10%。在搶救生命的關鍵時刻,分秒間也會有天堂跟地獄的差別。
近年3C科技進步,攝影設備及技術已從單一攝錄角度,進而發展出360度環景攝影,透過全域景觀視野,使觀看者感受如親臨現場;然而為能處理各類災害搶救,消防人員須接受各式專業技能訓練,災害現場的完整影像紀錄,則是教育訓練最好的教材,新北市政府消防局第一大隊特購置360度環景式攝影機,能全景式同步拍攝火場影像並蒐集火場影像,為災害搶救現場做最佳影像紀實。
目前國內車輛動力來源大致分為汽油、柴油、液化石油氣及電能,消防人員所駕駛的消防車輛、救災車輛及救護車輛大部分為柴油引擎,柴油引擎採壓縮空氣達到高溫後噴射燃料進入汽缸的方式產生動能;汽油引擎則為壓縮燃料與空氣混合氣後,由火星塞點火的方式產生動能,兩者的差異使得柴油引擎易產生不完全燃燒,進而造成空氣汙染
緊急救護勤務一直以來都是占消防勤務類的大宗,隨著社會的變遷,人口結構的改變,第一線救護人員面臨的狀況也日益多元,尤其是近年來大型災害頻傳,現場同時出現多位傷病患的個案也愈來愈多,僅用傳統的思維與做法恐怕不是上策,為了提升消防同仁現場應變熟練度與效率,除了多規劃幾場的跨單位組合訓練、演習之外,現今社會人手一支智慧型手機,若能有適當的應用程式輔以使用,相信能更容易達到我們期待之成效。
在眾多救護案件中,相信遇上孕婦,主訴「覺得快要生了」,應該事後都會成為難忘的案件,遇上孕婦要問的病史比一般的流程多一些。除了基本的「主訴、之前、吃、過、藥、敏、感」;一般加問「歲、月、胎、次、病」,即:孕婦幾歲?懷孕幾週?第幾胎、胎兒數量?第幾次懷孕?有無病史?並且詢問孕婦產兆(落紅、破水、陣痛頻率),在徵得孕婦的同意後觀察是否進入產程。
救護!救護!趕快出動、趕快出動。臺東縣消防局關山分隊值班臺傳來急促又熟悉的廣播聲,臺東縣消防局救災救護指揮中心派遣關山鎮菜市場停車場旁有民眾身體不適,極需救護車。高級救護技術員(以下簡稱EMTP)小隊長王耀輝及隊員徐志豪立即駕駛關山91馳往現場。
高樹消防分隊於106年7月19日下午3時40分接獲指揮中心通報,三地門鄉霧霧山廟附近虎頭蜂螫傷救護。
臺北市政府消防局救災救護指揮中心於106年9月23日下午4時23分接獲報案,稱北投區紗帽路有一民眾坐在6樓遮陽棚上,疑似有輕生之虞,隨即派遣北投中隊、陽明山、石牌、光明、劍潭、大直等分隊出勤,共計出動各式救災救護車輛10輛、人員24名前往救援,並同步聯繫警察局、社會局及衛生局到場協助。
什麼是地震?地震是因為地球內部有一種推動岩層的應力,當應力大於岩層所能承受的強度時,岩層會發生錯動(dislocation),而這種錯動會突然釋放巨大的能量,並產生一種彈性波(elastic waves),我們稱之為地震波(seismic waves),當它到達地表時,引起大地的震盪,這就是地震。
為改善臺灣桃園國際機場(以下簡稱桃園機場)聯外交通,以連結臺北車站、高鐵桃園站等運輸樞紐,建設機場捷運線系統,縮短旅客往返機場的旅運時間,亦舒緩高速公路車流量,搭乘直達車最快僅需35分鐘。歷經20年波折,桃捷公司終於在106年1月25日取得交通部核發的營運許可,於3月2日開始正式通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