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緣起
從事消防工作期間參與深潭、開放水域、溪流搜溺及打撈等各式救援工作,遙想2015年2 月4 日上午10 時45 分出勤南港復興航空空難,擔任救助手頂著冷冽的水溫穿著濕式防寒衣,顫抖的咬著二級頭於銳利狹隘機身進行救援,遭飛機燃料油灼燒的雙腳、近乎失溫的顫抖、遺體屍水暴露污染的風險及濃厚的燃油刺鼻味,如今回想仍心有餘悸。然而適逢署辦理公共安全潛水訓練,期使透過更完整的訓練,提升團隊潛搜行動走向更專業化、團隊化及安全化的方向。
二、公共安全潛水訓練過程
(一)第一階段:內場訓練。此階段為熟悉各式搜索技巧、裝備操作、PSD 指揮體系介紹、大體回收及定標、夜潛、RIT及緊急程序及團隊默契培養等科目。
1. 入訓測驗:成功的救援行動除了技術,體力亦為重要的關鍵項目,參訓人員除需要具備救援潛水以上等級證照外,尚需完成徒手游泳200 公尺(不限泳姿, 不中斷), 並於6 分鐘內完成、閉氣潛泳25 公尺、水中面鏡脫著、著浮潛三寶(不得划手)游泳800 公尺,於18 分鐘內完成、徒手躬身下潛3 米取4 公斤鉛塊至水面、踩水5 分鐘(5 人ㄧ組)傳遞2 顆4 公斤鉛塊、著潛水裝備完成200 公尺之疲憊潛水員拖帶。
2. 潛水技巧複習:經由複習著裝入水方式、有控制下潛(上升)、頂尖中性浮力、水中裝備(面鏡)全脫著、緊急上升等動作,使同仁具備更精準的技能應對突發的狀況。
3. 整裝介紹:鑑於過往訓練過程參訓人員皆自行攜帶裝備參訓,產生裝備無法標準化的狀況,因此今年訓練中心採行租賃方式,向專業潛水承商租賃整套裝備,包括:潛水用全面罩、救援用BCD(浮力補償裝置)、主/ 備調節器、有線通訊系統(含搜索繩功能)、PFD(含救援吊帶功能)供全體學員使用,達到受訓人員裝備精良、一致性及標準化,亦是公共安全潛水團隊於低能見度作業,要求裝備熟悉度重要的一環,其中包含潛水員裝備、備用氣源、切割工具等皆需同樣型式及放置位置,有利於潛伴互助時動作的完成。其中值得供縣市參考裝備為結合搜索繩功能的有線通訊系統,有別於過往無線功能主機干擾訊號不佳,有線主機降低干擾所造成潛水員不安定感,亦克服傳統搜索繩繩號傳遞不佳且具備良好的抗拉力功能。
4.PSD 指揮體系介紹:此階段偏向理論的團隊分類及編制,其場地劃設概念類似於化學災害處理之冷暖熱區方式,然而消防現階段受限於出勤人數,於潛水團隊分類及編制尚有努力空間,各縣市應訂定合理的搜救指導原則,讓潛搜任務更加有效率。例如:先遣出勤四人小組,可由備援水面控制員充當指揮官,待後續支援單位到達。
5. 搜索法介紹:
(1)扇型搜索法:最為簡單有效率的搜索方式,適合找尋較大之目標物,控制員經由繩號或通訊採扇型方式搜索,此時潛水員應注意保持繩索緊繃程度及前進角度方向。
(2)Z 型搜索法:適合找尋較小之目標物, 經由導引繩連接兩端重錘,潛水員由固定於上方之浮標下潛進行搜尋,抵達一端重錘時將其橫移約一個手臂寬,此搜索方式應注意繩索內側搜尋及避免因轉身發生繩索纏繞情形。
6. 大體回收及定標:人員搜救可分為2種模式,人員搜救潛水及大體回搜潛水,當案件發生經過60 至90 分鐘,團隊將評估改為後者,因為絕對不值得犧牲潛水員的安全去拯救大體,操作定標時應將線軸固定於四肢(不可固定於脖子,避免觀感不佳)並使浮球浮出水面,回收後應與大體袋保持距離上踢避免纏繞,至水面後始可充氣。
7.
RIT 及緊急程序:當作業中潛水員遇緊急狀況時,備援潛水員應立即攜帶RIT氣瓶,並勾掛連接繩(BODY LINE)沿主繩前進進行救援,主要分2 種操作方式:
(1)有意識RIT:
啟動→ RIT 氣瓶→ BODY LINE →確認意識→查看壓力錶→解除纏繞→ 鉤掛氣瓶→ 洩氣( 上踢)→ BC 充氣
(2)無意識RIT:
啟動→ RIT 氣瓶→ BODY LINE →確認意識→拆氣瓶→洩氣(上踢)→ BC 充氣→解BODY LINE →拆胸、腰帶及二級頭→拆全面罩
(3)緊急程序:潛水員身上應配掛至少3 組以上一次性潛水刀及潛水剪,當發生纏繞情形,應使用身上之潛水刀及潛水剪進行脫困。
8. 夜潛:模擬潛水員於夜間低能見度進行RIT 情境,除了考驗救者面對黑暗時是否能冷靜操作解決問題,並且考驗主備潛水員之間配合之默契。
9. 大體回收潛水:模擬大體掉落大深度時進行救援,經由蛙鞋定速上踢,並控制呼吸出水面後始可充氣(不可充氣上升)。
(二)第二階段:外場訓練。此階段將內場的理論及實務與外場做結合,為更貼近實際救災情況大部隊浩浩蕩蕩移師布袋第三商港,進行實境救災模擬測驗,「路人報案:剛才有兩人發生爭吵,隨後發生槍響,有聽到落水聲音」救災作業乃瞬息萬變,教官團選擇日落視線不佳,儘管入夜冰冷的海風刺骨,失溫的危機、商船油污、進出的漁船、狹小難操作的浮筒平台、海底厚重的淤泥、牡蠣棚架纏繞等危機讓潛水員吃足了苦頭。卻也澆不熄這群熱血有幹勁的潛水員,有限的資源及不明確的狀況,此時正考驗著潛水團隊間合作及資源分配的重要性。包括救災場地劃設、除污通道建立、進出人員管制、救災人員輪番、後勤管理等,由各縣市菁英組成的大團隊無不使出渾身解數,而順利尋獲通過測考。
三、結論
有幸參與此次公共安全潛水訓練,著實增益了不同的觀點及視野,或許訓練的過程是辛苦的,但收穫卻是豐碩的。每當回看似乎無懼的英雄救援畫面,其實我們比誰都平凡,但往往於情況危急的當下,卻奮不顧身。課程內容一再闡述安全觀念優先於出勤速度,然而嘉義市轄內雖僅有蘭潭水庫風景區但近年溺水與自殺事件頻傳,故出勤水域救援及救溺勤務安全,更是救災人員刻不容緩的課題。期許未來將團隊水域搜救安全觀念及默契與同仁分享,並強化、精進消防人員潛水救溺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