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為協助地方政府強化災害防救志工人力、專業訓練與優化裝備器材,行政院110 年3月31 日核定「強化災害防救志工救災協勤量能中程計畫(111-116 年)」,其中目標之一為「人力資源提升」,本署並依此規劃於計畫執行各年分別辦理各類災害防救志工複合式專業訓練,於111 年辦理水域專業訓練,術科課程共計13 梯次,參訓對象為各縣市災害防救志工。
課程規劃
111 年度災害防救志工複合式水域專業訓練術科,假本署訓練中心仿激流訓練場(全國唯一設有本項場域,仿激流訓練場設有模擬激流、水域及具高低落差之人工河渠)辦理,以強化急流自救正確概念,具備急流救援時各項基本技能,實際操作各種救生器材,培養共同救災語言與默契,並具備團體救生、救溺、自救等能力(訓練課程如表一),以確保執勤者與民眾生命財產安全。
訓練紀實
水域專業訓練術科,共計13 梯次,受訓期間起至8 月11 日至10 月14 日完成訓練,共計665 人完訓。
本次訓練於本署訓練中心T7 激流池模擬狀況實地操作為主,安排60 名學員搭配6 名教官(30 名學員搭配3 位教官),並由本署急流救生訓練種子教官班訓練合格人員授課,教官中選定1 名擔任總教官負責訓練期間全班事宜,學員均能親自操作各項技能,教官團成員逐一指導動作技巧,熟練各項水上救助技能;水上行進及急流訓練操作時,以每6名學員安排1 名具備急流救生證照之安全官(助教),負責訓練期間安全及協助指導,每梯次共安排10 位安全官。
結語
本署訓練中心仿激流池為全國唯一訓練場地,其特殊性吸引學員參加,相較大自然溪流讓學員在流域可掌控下學習,流速可依受訓對象程度調整,且能一次體驗各種流域。相較於本署以往辦理的水域急流救生進階訓練,本次訓練較偏向於課程體驗,係考量災害防救志工的水域專業程度不一,再加上多為新進志工,故將進階訓練3 天課程濃縮為1 日課程,但所提供的教學品質並未下降。學員們亦表示團體專業證照多半為救生員證照,相較於救生員訓練為靜態水域救生,訓練中心為動態水域救援,實為另一種完全不同的學習。且課程搭配足夠的主教官及助教人數,讓每位學員皆能受到指導,教官群由各縣市水域相關或特搜消防員組成,相關水域救援經驗豐富,對學員而言亦是難能可貴的學習對象。
國內災害防救團體依其救災專業屬性需要,區分為山域搜救、水域救援、陸域救助及緊急救護等4 類專業領域類別。本署推動中程計畫訓練,規劃於111 年至116 年間分年度以各域別為主軸辦理複合式專業訓練:111 年辦理水域救援,係考量各縣市皆有水域類志工,且占目前全國登錄有案之各類團體比例高達6 成以上,並為展現本署訓練中心全國唯一仿激流水域訓練場之訓練優勢,故選擇中程計畫首辦年規劃辦理複合式水域專業訓練。接續規劃112 年辦理山域搜救訓練、113 年辦理陸域救助訓練、114 年辦理3 類域別(水域、山域、陸域等)同步開訓、115 年辦理緊急救護訓練、116 年則規劃全域別(水域、山域、陸域、救護等)同步開訓。期許透過複合式專業訓練建立地方政府與防救災志工之搶救災害分工機制,藉此建立共通性語言,成為執行災害防救任務時良好之溝通媒介,進而提升國內災害防救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