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年7月號
瓦斯行於國內約有3,000多家,偏布於住宅區(瓦斯行之辦公聯絡處所)、商業區等人口稠密地區,瓦斯行因營運型態常於店內儲放許多瓦斯桶,被民眾視為不定時炸彈、嫌惡設施,民眾常憂心瓦斯行產生氣爆影響居住及生命財產安全。
筆者曾於102 年至紐約市消防局(F.D.N.Y.)實習高樓火災搶救戰術,當時即注意到該局於消防員消防褲內附有座位式吊帶,可運用於高角度救援作業,與國內各縣市消防局現有消防褲截然不同,然而國內高角度救援訓練方興未艾,本文將以亞洲地區較具規模之香港消防處高空拯救專隊(H.A.R.T.)為例進行分享。
臺灣緊急救護技術員(EMT)在執行到院前緊急救護勤務時,往往是2 人出勤獨自面對高壓的救護現場,環境的不安定、圍觀的群眾、家屬高度的期盼、時間的緊迫…等,都是第一線EMT巨大壓力的來源,面對如此高張不安的現場,除了平時精實的訓練與器材整備外,其實EMT 還有一強力的靠山線上醫療指導
新北市政府消防局自升格直轄市後,在緊急救護領域中的提升包含:高階急救裝備強化、專責救護隊成立、行動急診室(MobileEmergency Room)專案及科技化救災救護指揮中心進駐…等,若要說還有什麼可以進步?筆者個人認為,應是緊急救護技術的教學方法。
臺灣位於太平洋區海島地緣,得天獨厚的優越地理條件為臺灣的海洋貿易發展奠定優異的基礎;而隨著國際化市場的開拓與航運物流的流通,航運為臺灣本島帶來各類資源及龐大的經濟外匯,著實是臺灣進出口貿易的支柱,然而根據2005 年世界銀行「世界自然災害熱點及風險分析報告」顯示出臺灣同時也為天然災害高風險區,平均每年有3 到4 個颱風侵襲臺灣,因此國內貨櫃集散場的防颱整備更顯重要。
夏日傍晚,經過了一早大甲溪搜溺勤務累積的疲累感,在分隊稍作休息時,突然在另一頭值班臺,傳來一聲最不想聽到的聲音「災害搶救!災害搶救!馬崙山4K 處,2 名傷者受傷待救……」再次挺起略為疲憊的身軀,整理好搜救裝備出勤,此次救援由小隊長率員共4 人,前往該處展開搜救。
水漾森林位於嘉義縣阿里山鄉,民國88 年921 大地震後,嘉義縣豐山風景區附近石鼓盤溪上游因河道受阻,形成長約1 公里、寛約200 公尺的堰塞湖,平均深度為7 公尺,最深達16 公尺。杉林因長期泡水在水中倒映出凋亡之美,因此有了「水漾森林」如夢似幻的名字。
此時12 點41 分, 準備施打急救藥物(Epinephrine)並後續建立確切呼吸道(Endo)時,發現患者腹部有明顯起伏,立刻請CPR 按壓同仁暫時停止動作,並觸摸頸動脈,發現有明確脈動及呼吸,患者在現場恢復自主循環(ROSC),並於12 時52 分送達林口長庚醫院。
新北市政府消防局救災救護指揮中心於105年6月3日晚間6時56分接獲民眾報案,指稱三重區中正北路193巷35弄33號之1前,有3名工人暈倒在下水道內,高度約莫5公尺深,情況十分緊急,指揮中心立即派遣轄區慈福及重陽分隊,以及後續支援單位第三大隊部、三重中隊、更寮、成功、二重、三重、蘆洲、德音、新莊、五工、南雅、海山等分隊,總計出動水箱車9輛、排煙車2輛、化災車1輛、救助器材車3輛、空氣壓縮車1輛及救護車6輛、消防人員82人趕赴現場搶救。
鑑於102 年到104 年間,消防界發生了多起因救災而殉職的痛心事件。在悲慟難過之中、輿論排山倒海般討論消防人員的工作環境如何險惡,在事情發生之際,消防人員亦忿忿不平與緬懷、悲慟不已。於此,消防署亦研擬相關搶救作為,函各地消防機關面對火災、災害時應以消防人員自身安全為第一優先。
105 年2 月6 日凌晨3 點57 分高雄美濃發生芮氏規模6.4 強震,臺灣多處傳出災情,其中以臺南市維冠大樓災情最為慘重。該大樓歷經8日的搜救工作,受困者方全數救出,總計救出289 人,其中115 人不幸罹難,96 人送醫。
國內地理特性屬於地狹人稠,土地面積小,人口密度高,其中又以新北市這種都市型城市最為明顯。建築物稠密緊鄰且用途複雜,一旦發生火災時,災變現場的搶救因地形、地物、地貌不同而增加搶救困難,往往火災搶救稍有不慎就會衍生成重大火災。